近日,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發布了《房屋市政工程生產安全重大事故隱患判定標準(2022版)》(以下簡稱《標準》)。為方便各地住房和城鄉建設主管部門及工程建設參建各方主體更好地理解掌握《標準》,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工程質量安全監管司有關負責同志進行了解讀。
問:《標準》出臺的背景是什么?
答:安全生產是關系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的大事,是經濟社會協調健康發展的一個重要標志,是黨和政府對人民利益高度負責的充分體現。黨中央、國務院歷來高度重視安全生產工作,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作出一系列重大決策部署,推動安全生產工作取得了歷史性成就,事故起數和死亡人數連續多年持續下降。在房屋市政工程領域,近年來的施工安全生產形勢總體平穩,2021年發生較大及以上事故15起,是有統計以來首次低于20起,相較2020年下降31.82%,相較2012年下降48.27%。同時,我們也要清醒看到,房屋市政工程事故總量依然較高,重特大事故依然沒有杜絕。特別是去年發生的廣東珠海“7· 15”隧道透水和今年貴州畢節“1· 3”工地山體滑坡兩起重大事故,損失十分慘重、教訓極其深刻。
針對當前房屋市政工程領域安全生產工作的新情況新問題,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對相關法律法規已有規定和近年來發生的重特大生產安全事故進行了全面梳理,深刻剖析了群死群傷事故原因,系統歸納了工地現場高度危險施工環節,聚焦項目的安全管理缺失、人的不安全行為和物的不安全狀態,明確了重大事故隱患判定情形。這些內容有的是經過實踐檢驗、參建各方一致認可的,需要加以重申;有的是專門應對新風險、防范新問題的,需要加以關注。
《標準》印發充分體現了“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是扎實推進事故隱患排查治理工作的重要舉措,為強化安全生產責任落實、有針對性防范遏制重特大事故提供了重要技術支撐。
問:編制《標準》原則是什么?
答:主要遵循以下原則:
一是堅持問題導向。深刻汲取重特大事故教訓,認真分析近年來上百起群死群傷事故成因,以避免頻發生產安全事故為導向,將事故原因作為判定依據。
二是聚焦高危環節。充分體現房屋市政工程行業特點,確保覆蓋施工高危環節和重點部位,聚焦建筑起重機械、基坑工程、模板工程及支撐體系、腳手架工程、拆除工程、暗挖工程、鋼結構工程等危險性較大的分部分項工程。
三是考慮現實危險。將整改難度大、需要立即全部或局部停產停工方能整改到位,否則隨時可能引發安全生產事故的,項目的安全管理缺失、人的不安全行為或物的不安全狀態作為判定原則。
四是廣泛征求意見!稑藴省氛髑罅巳珖31個省級住房和城鄉建設部門、社會公眾意見,匯集了全國建設、施工、設計、監理等相關單位以及高等院校、研究機構的經驗和智慧,凝聚了行業從業人員的安全生產共識。
問:《標準》主要有哪些內容?
答:一是法律依據、重大事故隱患的涵義、《標準》適用范圍(共3條,第一條、二條、三條)。